一家之言
  黃金周面對的困境是現有放假制度下的“誘導性”結果,折射著行政權力對旅游市場的直接干預。而政府在這方面的首要職責是保障民眾帶薪休假的權利。
  已然是第15個年頭,今年的黃金周依然是在預計的“粥”狀中運行、落幕。想像著人流疲憊地在景點中擠動的身影、高速路上擁堵幾十公里的車龍,無論是出門旅行還是“宅”在家中,都能感覺到別樣的“累”,這是每次黃金周的真實寫照,但肯定不是民眾想要的休假。
  一路走來,黃金周給當今的中國帶來了眾多的變化:帶動了中國經濟特別是旅游經濟發展的景氣指數,加速了國內旅游景區設施的升級換代,喚醒了民眾旅游的激情。更主要的,是強制保障了民眾的集中休假權利,增強了全社會的休假權意識。
  但是,各種爭議也一直與黃金周如影隨形:出行時一票難求,“不到長城非好漢、到了長城成相片”,道路擁擠不堪,期待中的旅行難有愉悅的體驗。井噴式的出行給交通安全、景區秩序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。一路走來,不光是民眾糾結、政府揪心,旅游市場也不完全開心,對旅游業的集中消費助長了行業的粗放發展、掠奪式經營,最終實際上限制了旅游業的健康有序發展。
  黃金周的初衷是促進經濟,實則是混淆了政府與市場、公權力與私權利的邊界。從一定意義上講,黃金周面對的困境是現有放假制度架構下的“誘導性”結果,折射著行政權力對旅游市場的直接干預。一項設計者眼中的“利好”政策,卻年年遭遇民眾和社會各界的吐槽,黃金周成了名副其實的“黃金粥”。
  經歷了15年的發展,積攢了“沸騰”的民意,是面對現實、直面問題對黃金周安排進行調整的時候了!其核心則是要調整政府的思維定式和行為方式。放假是政府的權力,何時休假、怎麼休假則是民眾的自由。有調查顯示,80%的人希望通過帶薪休假的方式旅游,而不是黃金周。政府在這方面的首要職責是保障民眾帶薪休假的權利,讓一年365天任何一個時間段都可能成為民眾的黃金周。同時,營造一個良好的旅游和消費環境,對宰客、亂漲價、擾亂旅游秩序等行為進行嚴厲查處,提升民眾出行、休假、消費的舒適度。唯其如此,才能既保障民眾的休假權,又可以消減交通和景區在黃金周期間所承受的極限壓力,還會促進旅游業的平穩有序健康發展。
  說到底,“黃金粥”是政府可以規避的選項。其實,國務院在今年“十一”前撤銷“假日辦”、召開國務院旅游工作部際聯席會議、公佈《關於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》等行動,已透露出未來的某種走向,只是社會期待著這種轉變能更明快、直接一些。
  □江南一木(學者)  (原標題:“黃金粥”:政府可以規避的選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rinas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